本网页由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老师为中心的专家们,结合本网站贵重的文档资料,提供有关丝绸之路的丰富多采的话题。

林梅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1956年4月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70年代后期,在史学家马雍门下受业三年。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考古学,毕业分配至中国文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其间,师从梵学家蒋忠新学梵语,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和中亚死语言写卷,尤其是犍陀罗语研究。1993年,应美国梵学家邵瑞琪(Richard Salomon)教授邀请,赴华盛顿大学从事中亚死文字研究。1994年,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赴日进行学术交流,任京都佛教大学客座研究员。2001-2004年,三赴香港讲授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应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普林斯顿大学考古艺术系之邀,赴美作学术演讲。

其研究涉及历史、考古和中亚死语言三个领域。自1982年起,每年都到新疆、青海、内蒙古或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几乎踏遍天山南北所有重要遗址,多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寻访沙埋古城,同时赴瑞典、英国、美国和日本调查流散海外的新疆文物和中亚死语言写卷。2005年,作为中央电视台《1405——郑和下西洋》摄制组学术顾问,实地考察东南亚、中东和土耳其等国郑和史迹。1984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院刊》(BSOAS)、德国《中亚杂志》(CAJ)、日本《古代文化》、中国《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国和日本出版《古道西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丝绸之路与中国文明》(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NHK)出版社,2005年)等学术专著八部。

专著

  1.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合著)。
  2.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3. 《沙海古卷——中国所出佉卢文书初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8年(1990年4月获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设立的“中印友谊奖”)。
  4. 《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5年(1996年12月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6. 《楼兰》,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7. 《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8. 《丝绸之路散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9. 《都兰吐蕃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合著)。

论文

  1. 《藏文古籍所述于阗王迄始年代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页83-90。
  2. 《敦煌出土粟特文古书信的断代问题》,《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1期,页87-99。
  3. 《斯坦因四次中亚考察的经过》,《文物天地》1986年第6期,页26-27。
  4. 《佉卢文书及汉佉二体钱所述于阗大王考》,《文物》1987年第2期,页35-43。
  5. 《斯文赫定在中国西北的四次探险考察》,《文物天地》1987年第3期,页30-31。
  6. 《再论汉佉二体钱》,《中国钱币》1987年第4期,3-11转20页(1993年12月获中国钱币学会第一届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
  7. 《奥登堡——俄国中亚考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文物天地》1987年第6期,页28-29。
  8. 《中国所出佉卢文书研究述论》,《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页81-91;收入韩翔等编:《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年,页171-182。
  9. 《汉佉二体钱铭文解诂》,《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2期,页84-87。
  10. 《勒柯克在吐鲁番和龟兹的考察》,《文物天地》1988年第2期,页42-43。
  11. 《楼兰新发现的东汉佉卢文考释》,《文物》1988年第8期,页67-70。
  12. 《日本大谷考察队在新疆的考察》,《文物天地》1988年第4期,页36-37。
  13. 《吐火罗人——开拓丝绸之路的先驱》,《文物》1989年第1期,页72-74(1988年10月,日本大阪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丝绸之路整体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发言)。
  14. 《新疆尼雅发现的佉卢文契约考释》,《考古学报》1989年第1期,页121-136。
  15. 《曼那海姆的中亚之行》,《文物天地》1989年第2期,页27-29。
  16. 《洛阳所出东汉佉卢文井阑题记——兼论东汉洛阳的僧团与佛教》,《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9年第13-14期合刊,页240-249。
  17. 《于阗元钱考》,《中国钱币》1989年第3期,页3-7。
  18. 《新疆佉卢文书释地》,《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页72-80。
  19. 《新疆佉卢文书的语言》,《新疆文物》1989年第3期,页104-107。
  20. 《楼兰考古九十年》,《文物天地》1989年第6期,页38-43。
  21. 《犍陀罗语<法句经>初步研究》,《出土文献研究》第2辑,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9年,页255-264。
  22. 《新发现的几件佉卢文书》,《中亚学刊》第3辑,北京: 中华书局,1990年,页64-71。
  23. 《疏勒考古九十年》,《文物天地》(北京)1990年第1-2期连载,页23-27和24-28。
  24. 《十二生肖源流考》,《暸望》(北京)1990年第34-35期连载,页36-37和36-37。
  25. 《于阗古代文明的兴衰》,《文物天地》(北京)1990年第4期,页36-40。
  26. 《贵霜大月氏人流寓中国考》,《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集》,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页715-755。
  27. 《佉卢文时代的鄯善王世系》,《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页39-50。
  28. 《从考古发现看伊斯兰教及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初传》,《文物天地》1991年第3期,页4-27。
  29. 《犹太入华考》,《文物》1991年第6期,页74-80。
  30.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的梵文石刻》,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古格故城》,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1年,页302。
  31. 《公元100年罗马商团的中国之行》,《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页71-84。
  32. 《大夏黄金宝藏的发现及对大月氏考古研究的意义》,《文物天地》1991年第6期,页44-48。
  33. 《汉唐丝绸之路上的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464-480。
  34. 《伯希和图木舒克考古记》,《新疆文物》1992年第1期,页89-92。
  35. 《疏勒佛教考古概述》,《新疆文物》1992年第2期,页35-43。
  36. 《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文物》1992年第9期,页49-54。
  37. 《中国所出佉卢文书的流散与收藏》,《考古》1992年第1期,页76-79。
  38. 《西突厥汗庭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3期,页82-83。
  39. 《新疆和田出土汉文于阗文双语文书》,《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页89-107。
  40. 《1992年秋米兰荒漠访古记——兼论汉代伊循城遗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页12-18。
  41. 《从陈硕真起义看火祆教对唐代民间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40-142。
  42. [汉梵双语镜铭研究],见徐尉一:《西藏汉梵文‘佛’字镜》附注,《雪域文化》1993年春季号,页49。
  43. 《中亚写本中的样磨与巴尔楚克》,《文史》第36辑,北京: 中华书局,1993年,页223-231。
  44. 《北魏太和五年舍利石函所出嚈哒钱币考》,《中国钱币》1993年第4期,页3-8。
  45. 《从突骑施钱看唐代汉文化的西传》,《文物》1993年第5期,页45-52。
  46. 《布古特所出粟特文突厥可汗纪功碑考》,《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页67-74。
  47. 《东方文明的里程碑》,《文物天地》(北京)1994年第5期,页14-16。
  48. 《中国所出佉卢文资料研究目录》,《西域考察与国际研究》,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页205-255。
  49. 《祁连与昆仑》,《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页113-116。
  50.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文物天地》1995年第2-3期连载,页20-23和21-23和33。
  51. 《疏勒语<羯磨言经>戒本残卷研究》,《新疆文物》1995年第1期,页51-54。
  52. 《楼兰国始都考》,《文物》1995年第6期,页79-85。
  53. 《疏勒语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4期,页55-64(1990年10月乌鲁木齐联合国教科文丝绸之路整体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发言)。
  54. 《洛阳出土唐代波斯侨民阿罗憾墓志跋》,《学术集林》卷四,上海: 远东出版社,1995年,页284-299。
  55. 《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犍陀罗语<解脱戒本>研究》,《西域研究》(乌鲁木齐)1995年第4期,页44-48。
  56. 《疏勒语<羯磨言>戒本残卷研究》,《新疆文物》1995年第1期,页51-54。
  57. 《楼兰公主与蚕种西传于阗和罗马》,《文物天地》1996年第4期,页12-15(香港《文汇报》1996年9月25日第8版转载)。
  58. 《从考古发现看火祆教在中国的初传》,《西域研究》1996年第4期,页54-59。
  59. 《天禄辟邪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学术集林》卷八,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页305-311。
  60. 《欧洲语言学大师哈罗德 贝利》,《文物天地》1996年第1期,页7-9。
  61. 《汉代精绝国与尼雅遗址》,《文物》1996年第12期,页53-59。
  62.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1期,页50-54。
  63. 《吐火罗人与龙部落》,《西域研究》1997年第1期,页11-20。
  64. 《敦煌写本钢和泰藏卷所述帕德克城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1期,页127-133。
  65. 《英山毕昇碑与淮南摩尼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页137-147。
  66. 《尼雅汉简中有关西汉与大月氏关系的重要史料》,《九州》第1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71-79。
  67. 《中国境内出土带铭文的波斯和中亚银器》,《文物》1997年第9期,页54-64。
  68. 《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学术集林》卷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页228-251。
  69. 《法藏部在中国》,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考古学研究(三)》,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46-157。
  70. 《楼兰鄯善王朝的最后所在地》,《燕京学报》新三期,1997年,页257-271。
  71. 《犍陀罗语文书地理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6期,页29-39。
  72. 《古代大夏遗址新出丘就却时代犍陀罗语三藏写卷》,《文物天地》1997年第6期,页45-48。
  73. 《公元3世纪的西域纺织物》,《西域研究》1998年第1期,页9-20。
  74. 《尼雅新发现的鄯善王童格罗伽纪年文书考》,马大正、杨镰主编:《西域考察与研究续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196-216;收入李伯谦主编:《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 考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552-563。
  75. 《吐火罗神祗考》,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1-26。
  76. 《日月光金与回鹘摩尼教》,中国钱币学会编:《中国钱币论文集》第3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页306-312。
  77. 《印刷术源流琐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年第1期,页101-105。
  78. 《说“宫庙之碑”》,《文物天地》1998年第4期,页40-42。
  79. 《上海博物馆藏中亚三语钱币考》,《中国钱币》1998年第4期,页16-21。
  80. 《帝辛甲骨所见殷宫秘史》,《学术集林》卷十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页184-222。
  81. 《楼兰探险百年祭》,《中国旅游》1999年第1期,页55-62(《北京青年报》1999年1月8日第24版转载)。
  82. 《张骞通西域》,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之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08-215。
  83. 《墨山国贵族宝藏的重大发现》,《中国旅游》(北京)1999年第3期,页80-86(《北京青年报》1999年2月26日第21版转载)。
  84. 《中亚庞培——流沙之下的尼雅废墟》,《中国旅游》1999年第4期,页76-81。
  85. 《塔什库尔干散记》,《中国旅游》1999年第7期,页84-89。
  86. 《从考古发现看隋末唐初中原与于阗的关系——大唐毗沙郡将军叶和墓表考证》《西域研究》1999年第2期,页10-19。
  87. 《鍮石入华考》,《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页45-56。
  88. 《西域地理札记》,《九州》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62-67。
  89. 《九姓回鹘可汗碑校释》,《欧亚学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页70-82(合著)。
  90.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佉卢文书译文》,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编:《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调查报告书》第二卷文本编,京都:中村印刷株式会社,1999年,页263-282。
  91. 《尼雅南城外96A07房址出土佉卢文》,《西域研究》2000年第3期,页42-43。
  92. 《<大唐天竺使出铭>校释》,陈高华、余太山主编:《中亚学刊》第五辑(纪年孙毓棠先生诞辰85周年、马雍先生诞辰65周年文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页239-252。
  93. 《美国地理探险家亨廷顿中亚收集品调查记》,《文物天地》2000年第6期,页40-42转48。
  94. 《尼雅汉简与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兼论悬泉汉简中的相关史料》,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六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页240-258。
  95. 《新疆营盘古墓出土的一封佉卢文书信》,《西域研究》2001年第3期,页44-45。
  96. 《佛觞》,香港《明报》2001年3月22日版。
  97. 《犍陀罗语文学与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中国文化》17-18期合刊,2001年,页225-235。
  98. 《且末所出鄯善王安归伽纪年文书考》,《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上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页135-144。
  99. 《探索中国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完美契合之路——北大五教授笔谈》,《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5期,页23。
  100. 《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郑培凯主编:《历史地理》,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页53-68。
  101. 《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郑培凯主编:《历史地理》,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页93-110。
  102. 《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培凯主编:《历史地理》,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页111-126。
  103. 《汉代边塞遗址及其简牍的发现与研究》,收入赵化成、高崇文:《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页204-222。
  104. 《稽胡史迹考——太原新出隋代虞弘墓志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页71-84。
  105. 《阿尔泰山的大石冢》,《欧亚学刊》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页101-115(trans. from Lin Meicun, “On the Great Kurgans between Altai and Tian-shan Mountains,” A paper submitted to the 52nd Proceed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of America, San Diego, March 9-11, 2000)。
  106. 《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西域研究》2003年第3期,页9-32。
  107. 《ニヤ遗址出土のカローシュテイー文〈温室洗浴衆僧経〉残巻の考察(一)》,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編:《文学部论集》第87号(京都,2003年),页141-155。
  108. 《尼雅出土佉卢文〈温室洗浴众僧经〉残卷考》,北京大学东方学院、上海龙华寺合编:《华林》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07-126。
  109. 《汉帝国艺术所见近东文化因素》,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3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页60-66。
  110. 《汉代西域艺术中的希腊文化因素》,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第1卷第2期,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页2-35。
  111. 《青海都兰出土伊斯兰织锦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6期,页49-55。
  112. 《中国古代藏书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五)》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页1013-1024。
  113. 《松漠之——从额尔古纳河山林到成吉思汗的崛起》,纪宗安、汤开建主编:《暨南史学》第2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页134-135。
  114. 《勒科克收集品中的五件犍陀罗语文书》,《西域研究》2004年第3期,页72-82。
  115. 《毗伽可汗宝藏与中世纪草原艺术》,《上海文博》2005年第1期,页68-76。
  116. 《郑和忌日及身后事》,《九州学林》2005年春季三卷一期,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页1-26。
  117. 《鄂尔多斯的景教遗存》,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十九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页?。
  118. 《郑和海外遗迹调查》,《紫禁城》总131期,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2-21。
  119. 《龟兹人从哪里来》,《中国科学探险》(总第23期)2005年第10期,页27。
  120. 《棺板彩画——苏毗人的风俗图卷》,《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3期,页96-98。
  121. 《八千里路云和月——〈新丝绸之路〉大型电视专题片随想》,收入赵化勇主编:《新丝绸之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页1-10。
  122. 《“世界文明珍宝”展随想》,收入首都博物馆编:《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页16-20。
  123. 《小洪那海突厥可汗陵园调查记》,收入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259-275。

目录

作者一览表

索引

数字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