ペリオ敦煌図録図版解説 第5巻 図294

张善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

敦编第302窟,隋代洞窟。中心塔柱北向面尚有开皇四题记。该窟最大的特点就是图片所示的中心塔柱倒塔造型。圆塔共分七级。上面六级影塑千佛,现多已脱落。最下面一层塑有四条骄龙。塔下是方形台座,分两层。上层四面开龛,龛内塑有小型造像。下层台座的四角都有圆孔,这大概是洞窟中仍有佛事活动时插幡所用。整个中心塔柱的上部表示的是须弥山的概念。须弥山,梵语Sumeru,是佛教宇宙模式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佛经记载,其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是帝释天忉利天所在,由此向上不断延伸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山腰则驻守着四大天王。须弥山周围还有七重环山,再向外就是大咸海。海上分布着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北瞿卢洲和我们世人活动的南赡部洲。须弥山的图像在印度、中亚和中国境内都有遗存。其中在前两者和中国的新疆地区,其形状或是倒三角或是X型,山腰处绕有数条长蛇。而中国内地则将它进一步汉化。形状吸收汉代画像石中昆仑仙山的特点,略呈工字形,上广下狭。长蛇也改成了骄龙。最具代表性的是云冈石窟第10窟门楣和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窟顶西披。把须弥山和中心塔柱结合,也是一大创造,而且时代较早,延续的时间也很长,从云冈石窟第1、2窟,到四川大足转轮经藏窟和毗卢道场窟都有这种遗存。敦煌除了该窟之外与其毗邻的第303窟也是相同的构造。它们在开凿的时候就很可能是属于双窟形制。

この解説に関連するペリオ敦煌図録ページ

関連する窟の他の図版解説